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医师 曾志毅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高达3.3亿,占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风险成正比;糖尿病: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增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饮酒:过量饮酒可导致心脏扩大和酒精性心肌病;不健康膳食:如高盐、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身体活动不足:增加冠心病风险;超重和肥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社会心理因素:如抑郁和焦虑,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心血管风险自评
在尚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一级预防人群中,采用我国成人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划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人群,对应的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是>10%、5~10%、<5%。
高危人群:糖尿病(年龄≥40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 mmol/L;慢性肾脏病3~4期;高血压+3个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高血压+2个危险因素。符合上述5个条件之一,即为高危人群;
中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mmol/L +2个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 +3个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高血压+1个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高血压+2个危险因素。符合上述4个条件之一,即为中危人群(上述危险因素包括:①吸烟: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③年龄≥45/55岁(男性/女性))低危人群:不符合上述高危和中危条件的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人群。
以下人群夏季更需严密监测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65岁,血管调节功能下降);已有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衰、脑卒中病史)的患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合并症患者;平时血压控制不佳或不规律服药者;对高温敏感、睡眠质量差的人群。
出现这些信号,立即就医: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头痛、头晕、头胀、胸闷、心悸、气短,尤其在活动后或晨起时;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夜间频繁惊醒、感觉憋闷;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可能提示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测量发现血压波动明显增大(尤其清晨血压≥135/85 mmHg)。
心血管疾病,到了一定的年龄需要定期体检,一旦出现症状就要及时治疗。关于健康和疾病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