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考,大部分孩子和父母会处于紧张和压力的氛围中,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知识的掌握已经基本定型,平稳的心态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考生和父母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试呢?
考生心理调适策略
一、接纳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考试的发挥与紧张的情绪之间是一个倒U形关系,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使思维能力高速运转。所以,面对紧张不要害怕,更不要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接受自己的紧张,告诉自己这种情绪是正常的,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进而发现适度紧张带来的积极作用,这将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利用压力产生动力。
二、学会放松,自我减压
①呼吸放松法:首先,把双手放在腹部,用鼻子吸气,吸气的同时肚子膨隆起来。坚持几秒钟时间。然后慢慢地吐气,用嘴呼气,呼气的过程中收回腹部。这就是一个循环。当你每次做呼吸放松的时候,重复10—15组,就会有轻松舒畅的感觉。把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间,也是练习专注力的非常好的办法。
②肌肉放松法:把深呼吸跟肌肉的放松连在一起。深吸气,握紧双手,双手握得越紧越好。吸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屏住呼吸5—10秒钟。然后慢慢地呼气,呼气的过程越慢越好,在呼气的过程中慢慢地放松双手。肌肉放松法,可以一天做三次,每次十分钟,会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③想象放松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想象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通常结合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暗示、联想等。想象最能让自己感到舒适、惬意、放松的情境,通常是在大海边。如:“我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的人;我感觉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海风轻轻地吹来,带着一丝海腥味.海涛在轻轻地拍打着海岸,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我静静地躺着,静静地倾听这永恒的波涛声……”自我想象放松可以在心中默念。节奏要逐渐变慢,配合呼吸,自己也要积极地进行情境想象,尽量想象得具体生动,全面利用五官去感觉。
三、科学休息,积蓄能量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得不偿失。学生应该规律作息,根据考试科目及安排顺序,把自己的生物钟调整好,把自己最兴奋的时段调整为对应的考试时段。
四、积极暗示,调整节奏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待什么样,你就会做出与期待相符的行为。所以,多做积极的暗示,不断告诉自己:“经过三年的知识积累、周密有序地复习、夜以继日地训练、积极的心态调整,一定有足够的能力迎接考试!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我能行!”只有你去相信,它才会爆发出更巨大的能量,所以不管你当下的成绩如何,我们都要相信自己能够坚持,去做好当下的事。
家长心理调适策略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考试成绩的波动可能导致孩子有一些情绪,父母要认识到这些都是正常反应,要多倾听、少说教、不横加指责,多给孩子鼓励和积极反馈;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支持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陪伴,满怀信心,轻松迎考。
二、避免思维的“反刍”
父母要避免总是想着“他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下降就是因为他不努力”……可以试着改变对孩子的负面评价,看到他的优势与潜能。如果只是一次发挥不好的科目,那应该相信孩子之后可以考出真正水平。如果是经常发挥不好的科目,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浮动的原因,找到问题症结。
三、做孩子的顾问,学会提建议
关于孩子的未来,家长只能是提供建议,而孩子才是最后的决策人,尊重他的喜好和他对未来的选择,平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孩子参考,而不要一味地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努力。
四、降低期望,接受现实
真诚地接受孩子现有的水平,不说违心安慰的话,也不要鼓励孩子再多考几分,父母的过高期望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