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精神病院投诉办接待了一位患者家属。“我不是来投诉的,我是七病区小K的姑姑,我是来给李淑娟护士送感谢信的!”还没等安坐好,担心工作人员误会的吴大姐就忙不迭地解释道,并从包里摸索出一张折叠好的便笺纸,双手捧到了投诉办同志面前。“您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细心观察他们的状态和变化,及时给予专业的护理和帮助。您的付出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伟大的奉献……”这封手书感谢信虽短短234个字,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感谢与赞许之情。
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当医院投诉办与宣传科同志联系李淑娟了解情况时,她在感动之余说道:“我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已,说感谢就不好意思了,每天与患者待在一块的时间比家人还多,他们也是我的亲人。”原来感谢信提及的患者小K,自幼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由于其父常年在外工作,对他疏于管教,以至于走上了吸毒的道路。长期吸毒所致的精神障碍令小K多年来反复住院,而在姑姑眼里,小K本是一个善良肯干的孩子,如今这般境遇常让她泪流满面、心痛不已。
“小K与姑姑的感情很深厚,也是姑姑送来住院的,起初她总向我们哭诉小K的不幸,又担心他在医院不适应,所以我常会去安慰她,同时也会严格督促与要求小K积极地参加生活技能训练及康复活动。”李淑娟特意让他参与病区的队干管理,慢慢地让他找到了自信。从入院的面黄肌瘦,到现在的高高壮壮,小K住院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看着小K的变化,再看到医院工作的真实场景,他姑姑说真的颠覆了以往对精神病医院的认知,然后总想着要给我送这送那的,说是感谢我对孩子的好,都被我拒绝了。让患者在医院体验最好的就医服务,提供最优质的护理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嘛!”
从“带头大姐”到”发明家”
十几年弹指一挥间,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李淑娟也从懵懂的小姑娘成长为科里的带头大姐。每一次病房开放日,她都能清晰地认识每位患者家属,并向他们清楚地介绍患者情况;面对家属的不安与疑惑,她总能面带微笑地耐心解释。家属们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医院在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亲人。当问及工作中是否也会遭遇患者责备,李淑娟则笑言:“当然,我也会有疏忽的地方,可医患之间不就是互相包容嘛,他们家属能理解的。”
交谈中,李淑娟还向我们展示她的“新发明”:“瞧,这是我的创意设计——新式牙刷架,拿取方便,不易混淆,干爽卫生,马上完工了。”李淑娟说,希望医院像她这样的老大姐能更多地把自己的经验与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上,让患者真正体验到更优质的服务。“说起我的创造发明道路,还得感谢老M给我的灵感。”老M是病区老病号了,罹患遗传性精神疾病中年失业,可他每次出院后都拒绝服药,导致一次次复发。其中有一回入院时他手掌骨折,可精神科病房是不能缠绷带的,正当大家发愁之际,爱琢磨的李淑娟却提出“我来想办法!”。
在反复试验、改进的基础上,没两天工夫她便为老M缝制了一款能固定手掌的病员服,结果从患者到家属、再到经管医生都非常认可。从此,她不仅跟老M交上了朋友,也走上了一条民间“自主研发”的道路。后来老M再次复发入院,不吃不喝,谁劝都不行,唯独李淑娟可以。“精准揣摩患者心理诉求那是我的看家本领,只要找到他的切入点,沟通就不难了!精神科就是这样,你得用眼勤、手勤、脚勤、嘴勤保障服务质量,你得用爱心、耐心、细心、暖心践行职业理想,你才能在这份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中收获更多的感动。”这是李淑娟在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所吐露的肺腑之言。 (李淑娟 过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