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签而有约?共享健康”。家庭医生并非“私人医生”,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居民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一定期限服务协议的方式,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送医送药上门、进行健康状况排查等,是居民医疗服务的好帮手。截至目前,全国已组建超过4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迈入新征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障有了更高的期盼,加大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素质,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
如今“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有力的缓解,但到医疗场所看病并不轻松,即便是到社区医院,也得走出门、得挂号取药等,要耗费不少时间。而有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却大不同,除了大病、重病要上医院之外,一般的小病和慢性病无须费劲去医院,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医生便会上门,而且不仅是看病还能定期地进行身体检查,此种服务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减少了医院看病数量,有效缓解医院“看病难”。
按照协议,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等。医生上门入户“点对点”“面对面”,有病治病,无病提供医疗服务,对身体进行常规检查,哪些方面要加强,哪些方面要引起重视,打好提前量。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医生对慢性病者和老年病患者来说最为贴身,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可以消除许多烦恼。
家庭医生其重点在于为家庭提供服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病患者,有的是内科病,有的是外科,还有的是其他,因而,客观上要求家庭医生的素质要全面一些,最起码对病情能进行判断并进行处理,进行防治和预测。因此,家庭医生医疗知识要全面些,应急能力要强些,更重要的是,对病人有同情心,能够尽力尽职,把病人当亲人。为此,还应健全和完善激励和奖罚机制,服务与绩效挂钩,与居民的满意度挂钩,以调动家庭签约医生的积极性。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制,不光是“签约”更在于“如约”,不能重签约和轻“如约”,按照签订的条款,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对于大病和疑难病无法单独处理,要及时送入医院治疗,分清轻重缓急,重病、急难病优先,只有严格按约定提供服务,家庭医生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门排病忧、解病患,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举措。以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为契机,健全机制,提升医疗水平,扩大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