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怕人老珠黄,可人还未老,珠已黄,你怕不怕?当新生的小宝宝出现眼黄脸黄,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新生儿黄疸那些事。
什么是黄疸?
黄疸是一个症状,其本质是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由于胆红素是橙黄色,所以在皮肤和黏膜上呈现出黄色,正常成年人血清胆红素低于17μmol/L(1mg/dl),当超过34μmol/L(2mg/dl)即可出现黄疸。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胆红素超85μmol/L(5mg/dl)就会出现肉眼所见的黄疸。生理性黄疸足月儿2周降至正常,早产儿4周降至正常。
黄疸是不是病?
婴儿超过28天仍有黄疸需来院就诊,黄疸可由不同原因导致。如:母乳性黄疸、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等)、先天性甲低、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处理方法不一样,导致的预后也不一样;建议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协助判断诊治。
黄疸的治疗有哪些误区?
(1)晒太阳:“多晒太阳来退黄”可能是黄疸治疗流传最广的误区了,事实上晒太阳不仅仅效率很低并且容易晒伤,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对孩子的眼睛和皮肤都会造成伤害,同时,太阳光中还有大量的红外线,具有明显的升温作用。而小婴儿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长时间晒太阳容易造成体温过高。
(2)喝葡萄糖水:事实上,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任何帮助,宝宝的胃本来就小,喝葡萄糖水会让宝宝吃奶减少,排便减少,从而影响胆红素的排出;此外,还会使宝宝的血糖升高,干扰糖代谢,影响孩子的味觉。同时,让孩子“习惯”吃甜,也为将来的肥胖问题埋下隐患。
(3)中成药:市面上不少宣称有退黄作用的中成药,其中大都含有致泻的成分,通过腹泻来加速胆红素的排出,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但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使用此方法有待商榷,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体重不增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宝宝肠道菌群失调。
所以,如果家里的宝宝满月后皮肤仍黄或在新生儿时期诊断过黄疸,需及时来医院门诊复诊,明确黄疸原因及诊疗方案,让宝宝的“黄皮肤”回到原本白嫩的状态。(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治医师 许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