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冬天的太阳又不毒辣,气温也蛮低,应该是不用防晒的。事实上,气温低和太阳光弱不等于没有紫外线。冬季也要做好防晒,防止皮肤因紫外线的照射而损伤。
为什么冬季需要防晒?
冬季需要做好防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冬季与夏季紫外线构成不一样。相对于夏季,冬季臭氧层更薄,紫外线更容易到达地球表面,所以夏天与冬天紫外线的组成略有差别。夏天是UVB(中波紫外线)为主,穿透力较弱,作用于皮肤表层,是晒伤的主要因素。易被玻璃、遮阳伞、衣服等阻隔,在夏季其强度达到巅峰。冬季是UVA(长波紫外线)为主,穿透真皮层,比UVB更能深入皮肤,使皮肤晒黑,并导致脂质和胶原蛋白受损,引起皮肤的光老化甚至皮肤癌。UVA一年四季都是存在的,即使你坐在窗户边,玻璃替你挡住了些UVB,但UVA还是会损伤皮肤。如果遇上冬季大雪天地面有积雪的时候,雪地对紫外线的反射更强,紫外线从你周围雪茫茫的地面各个角度折射到你的脸上,所以你的脸接受到的紫外线的量是非常可观的。
温度低,肌肤更敏感。冬天是个寒冷干燥的季节,而持续的低温刺激,室内外的温度差会导致肌肤抵抗力下降,屏障易受损,从而变得脆弱敏感。在肌肤敏感受损的时候,可能大家只注重保湿修复,却没注重防晒,这会让紫外线有机可乘。因此,冬季防晒对防止皮肤光老化、色素沉着及预防皮肤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如何正确防晒?
其实冬天的防晒和夏天的防晒没有区别,都要“软硬兼施”,积极的做好硬防晒和软防晒。
硬防晒就是做好遮挡。尽量不要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久留,上午10点至下午2点的阳光最强,避免这个时间段长时间的外出暴晒。外出时衣服、口罩、太阳伞、墨镜、遮阳帽等等是做好硬防晒的有力武器。
软防晒就是外涂防晒霜。防晒霜的使用非常重要,选择防晒霜要关注两个参数:SPF和PA。SPF是防晒系数的英文缩写,是指防晒产品对于UVB的防护能力;PA是指对UVA的防御能力。在冬季,一般使用SPF大于15及PA++的防晒霜就足够了。针对易干燥的冬季,滋润性强的防晒品为首选。
防晒霜的涂抹应足量,并在一定时间后及时补充,正常情况下脸部一般需涂蚕豆大小或者一元钱硬币大小的量才能够产生有效的防晒作用。液体质地,流动性强的,挤出来一元硬币大小;乳液质地,流动性不是很强的,挤出来5毛钱硬币大小。
同时防晒霜可以分为纯物理防晒霜、纯化学防晒霜和混合型防晒霜三大类。物理防晒霜如同贴身“防护罩”,通过物理遮蔽、反射光线而达到防晒效果,常用的是氧化锌和二氧化钛。涂抹后马上生效,不需被皮肤吸收,非常温和不刺激,适合敏感肌肤使用。化学防晒霜像一位“魔术师”,吸收紫外线,并通过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皮肤表面的一种热能而释放出去。这种类型的防晒霜需要被皮肤吸收后,与皮肤中的蛋白质结合,才能起到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因此要在出门前半小时使用,较适合油皮、混油皮肤。还有一种就是混合型防晒霜,就是物理+化学的结合,它结合了两种防晒剂的优点,不仅温和又有足够的防晒力,适合中性肤质、干性肤质。
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需要防晒吗?
儿童皮肤未成熟、抗紫外线能力弱,避免于紫外线强劲时间外出,外出需做好硬防晒如使用遮阳伞、防晒衣。出生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皮肤娇嫩,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较高,涂抹防晒产品后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因此不建议使用。6个月到两岁婴幼儿仍然以衣物遮盖防晒为主,也可挑选SPF10/PA+以内的纯物理防晒霜,即使涂抹了防晒产品,也不宜长时间在强烈阳光下活动。当儿童到了能跑能跳的年龄,父母已经无法完全控制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时间,那记得出门就要抹防晒霜,选择纯物理防晒霜,只要出门当时抹就行了,另外记得每2个小时要再抹一次。
孕妇是需要重点防护的人群。在怀孕这样的特殊时期,雌激素水平明显变化的阶段,任何可能会干扰雌激素生理性分泌的因素最好都要避免。所以,孕妇不要使用含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的化学防晒剂。外出时还是建议做好硬防晒或者用纯物理防晒霜更加安全。
皮肤已经出现晒后问题该如何解决?
实在是因为长期没有做好防晒,皮肤已经出现斑点、肤色不均匀,皱纹松弛等晒后皮肤老化的现象,那此时就需要专业的皮肤科医生给你制定最佳的针对性修复方案了。(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医学美容科主治医师 聂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