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本病多与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有关,简称为“慢阻肺”。以往我们熟悉的“肺气肿”、“慢性之气管炎”等均与慢阻肺有密切的关系。
哪些人容易患慢阻肺?
遗传因素,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患慢阻肺的人;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任何影响肺发育的因素均可能增加成人后患慢阻肺的风险,如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童期肺部感染等;有吸烟史;有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史,包括有机和无机粉尘、化学试剂或烟雾等;长期使用生物燃料,如木材、动物粪便、煤炭等。
慢阻肺有哪些症状?
呼吸困难:即活动后气促或气短,或者感觉气不够用。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多容易被忽视,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慢性咳嗽: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
慢性咳痰:通常咳出少量白色粘液痰,部分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可变为脓性痰(黄色或绿色浓痰)。
胸闷和喘息:表现为肺部“拉风箱”或“哨鸣”样声音;部分仅表现为胸部不适或发紧的感觉。
其它可能的症状:体重下降,运动耐力下降,夜间睡眠障碍或者惊醒,下肢水肿,疲劳,胸部不适或者胸部发紧,咯血,惊恐或不安,经常性“感冒”或者“支气管炎”。
如何诊断慢阻肺?
任何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的患者,并且有暴露于危险因素(吸烟或者其它职业烟雾或粉尘)的接触史,父母或兄弟有慢阻肺或肺气肿病史,在临床上需要考虑慢阻肺的诊断。慢阻肺的诊断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FEV1/FVC<0.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即可诊断慢阻肺。
如何治疗慢阻肺?
根据慢阻肺的病程,可分为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是指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急性加重期: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稳定期的治疗
稳定期治疗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1.去除危险因素:如戒烟、脱离职业暴露等。
2.药物治疗(吸入用支气管扩张剂等)。
3.氧疗:稳定期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对具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提高生存率。
4.康复治疗: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随着病情加重,急性加重期发作的次数也逐渐增加,患者在稳定期需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依从性,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严重度。早期识别和处理急性加重可以明显减少住院率和减轻对肺功能的影响。急性加重的治疗方法有:
1.预防:急性加重一般都有病毒或细菌诱发,因此加强自我保健,增强免疫力可以明显减少急性加重。
2.坚持稳定期治疗,包括药物、肺康复治疗等等措施。
3.急性加重的药物治疗:包括三大类:支气管扩张剂、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
4.氧疗:是急性加重住院的重要治疗,根据患者血氧情况调整并维持患者氧饱和度88%~92%。
5.机械通气:即采用呼吸机帮助人机体完成呼和吸的动作。包括无创通气,即利用面罩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通气,即需要进行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如何预防慢阻肺?
1.戒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去除病因,单凭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阻止慢阻肺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措施是戒烟。
2.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如: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及某些机械加工等工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3.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
4.防治呼吸道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
5.加强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跳舞、双手举几斤重的东西,在上举时呼气等。
6.呼吸功能锻炼:慢阻肺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珈、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可借助于肺得康)、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进行肺功能锻炼。(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陈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