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性噪声来源
职业性噪声主要指工业性噪声,主要来自机器或操作过程产生的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85分贝(dB)噪声作业环境下工人可以工作8小时,88分贝(dB)噪声作业环境下工人可以工作4小时,91分贝(dB)噪声作业环境下工人可以工作2小时,依次递减。
2.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职业性噪声聋。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除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而影响工作效率外,还可易造成心理恐惧,它常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3.职业性噪声聋的特点
生产性噪声对劳动者听力的损害往往是长期缓慢累积的结果,很容易会被忽视。在耳聋的初期很少有人自己能感到耳聋,而是在耳聋发展到晚期,直到听说话都感到困难时才发现自己耳朵聋了。这是因为噪声引起的耳聋一开始是损伤听觉器官的高频听力区,即4000赫兹以上,对普通说话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再进一步损伤3000赫兹的听力区,接着是2000赫兹,到晚期损伤2000赫兹以下的低频区。而人们平时说话产生的声音频率范围正是在1000~2000赫兹的低频区。
4.哪些人群不适合噪声作业
下述两种情况的工人不适合从事噪声作业:(1)上岗前查体,已经出现听力下降的工人,为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不能再从事噪声作业。(2)噪声敏感者:对噪声敏感的工人接触噪声后会出现心烦、睡眠障碍、耳鸣,接触噪声很短时间做听力检查便会出现高频听力的下降,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大于等于40dB不适合再继续从事噪声作业。
5.如何发现自己出现听力出现问题
出现以下情况,你可能会患有听力下降,建议你及时就医。
(1)在工作场所需要大声讲话。
(2)在家中看电视需要开大电视声音。
(3)家人经常抱怨你的讲话声音大。
(4)你发现自己在嘈杂的环境中听不清别人讲话。
(5)经常出现耳鸣,尤其在安静的环境中。
6.预防噪声聋
由于职业性噪声聋是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伤,所以防患于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控制噪声源。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其次,阻断噪声传播,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控制噪音的传播。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
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